“自打村里有了便民服务大厅,我们办事方便多了!”26日上午,海门港新区前哨村村民张先生笑呵呵地说,他常年在外打工,户口一直没有办走,现在小孩子要上学,回来办理户口迁移,没想到村便民服务大厅的工作人员主动为其代办,真是太省事啦。据介绍,在去年将741项群众服务事项下放到区镇的基础上,今年海门又将“老年人优待证”“五大保险”等22项便民服务事项下放至区镇。
目前,海门12个区镇和289个村居都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,村居干部到便民服务大厅上班,为上门群众代理服务事项。
“行政服务体制机制创新,是海门市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关键。”海门市政务中心负责人说。近年来,海门市委市政府从构筑区域发展软环境和方便群众的内在需求出发,实施了一系列行政审批、行政服务改革,在全省县(市)中率先建成了市、区镇和村居三级便民服务体系。按照“三集中”的原则,将行政审批事项向市政务中心集中,目前行政审批事项进驻率超过90%,并实施了联合竣工验收、并联审批等系列改革举措,海门成为全国十佳改革县(市)。去年中国改革年会在海门召开,推广海门经验。
在推进行政审批服务进驻市政务中心的同时,海门将改革的重点向“下”,打通服务群众“最后一公里”的问题。行政审批尤其是行政服务事项中涉及服务群众的事项较多,群众为办理一个小事情都要跑到海门,往返几十里、甚至上百里,不但需要多支出车费,还要耗费很多时间。从2013年起,海门在区镇建立便民服务中心,并同步启动村居便民服务大厅建设。今年,该市又对区镇、村居的便民服务中心和大厅进行规范化改造,按照市级便民服务大厅的“模式”,设置好服务岗位。在这基础上,将所有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进行梳理,按照能放则放、应放则放的原则,将直接为民的服务事项原则上一律下放到区镇便民服务中心受理。海门还在正余镇进行试点,将部分市级行政审批职能通过“委托”等机制下放到镇,并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向其他区镇推开。同时,在村居全面实施便民服务大厅代办代缴机制,由村干部接单代办。
“放得下,更要接得住,服务得好。”年初以来,海门更加注重服务内涵的提升,组织区镇便民服务大厅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到市政务中心跟班,市政务中心人员到区镇大厅指导;建立考核办法,对区镇大厅服务人员的业务技能、工作态度进行考核评比;加强对村干部业务素质的培训,提升村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。据统计,群众对便民服务的满意率超过95%。